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当属人民大会堂。从北门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幅山水画。这幅作品由周恩来总理亲定题目,毛泽东主席题写画名,著名山水画大师傅抱石、关山月联袂创作。它就是新中国殿堂山水画的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两位中国著名绘画大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纵550厘米,横900厘米,纸本设色。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巨大,仅画面右上角的一轮红日的直径就将近一米。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
《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 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傅抱石和关山月为此作了多幅草图小稿,通过后,两人分工,在表现技法、使用工具、色彩运用等方面,两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大画完成后,裱在饭店大礼堂地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站在门口也看不到整体效果。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
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
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
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右上角的太阳,朝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但这幅画却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
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当我们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赏它时,在视野上,足以表现我们民族的豪迈气魄,足以表现新时代的伟大精神。这种把形式和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正是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1959年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落成。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原打算请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分别各画一幅山水,时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
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故请已经到京的傅先生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画幅大画,题目叫《江山如此多娇》,是周恩来总理定的。
这个挂画的地方,是所有进入大会堂宴会厅贵宾的必经之地,位置极为重要。这是当时作为政治任务布置的工作,无疑是时代赋予画家的一次特别的机遇。
当时,周总理十分重视这件事。他对两位画家说,应该把创作这幅画看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并决定作画地点选在故宫中。两位画家拟定画稿之后,还请周总理提意见。他们按周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经过数月的紧张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山水基本完成了。那时,周总理尽管很忙,但还是抽空来关心了两次。当创作即将完成时,关老他们专门请总理来提意见。总理看到即将完成的巨幅国画,高兴地走上前和两位画家握手道谢,然后笑着说:"画面上这个太阳小了点儿,是不是可以再画大些?"听了周总理的意见后,他们立刻改进,把巨画上端的红太阳画得比篮球还要大些。气势马上烘托出来,后来周总理看后,高兴地说:"好嘛,这才表现其伟大的气魄嘛!"
巨幅山水国画创作完成了,只是未题款。周总理说,要请毛主席亲自题字。两位画家激动万分,就盼这一时刻的到来。就在他们完成创作的第三天,周总理陪伴毛主席来到故宫的创作厅。毛主席看到《江山如此多娇》后,非常满意。
为此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这是毛泽东一生唯一为绘画作品题字。题字放大后,由沈左尧和李方白两位先生描到画面上,仅一个“娇”字就将近一米。
毛主席纵横捭阖的诗词,尽在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两位大师珠联璧合描绘江山多娇。这幅恢弘巨著可谓新中国殿堂山水的奠基之作。至今依旧被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