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 5月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隆重举行,并于5月1日圆满落幕。(开幕见报道:信笔游之——方广智的艺术)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先生亲自策划和主持,并为作品集《信笔游之——方广智山水画作品集》和展览写序。
展览前期现场的方案策划——范迪安院长和作者方广智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大门
该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首次合办的教师个人作品展,这对两院的学术交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览共展出方广智老师在央美访学期间和近几年创作的70张作品,其中有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及近年来创作的四米多的山水画巨障。
展览的作品给北国人民带来强烈的南国韵味,温馨而高雅,含蓄而有张力,充分体现了方广智艺术的当代性和包容性。
方广智作品《岁月悄悄》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部评定为馆藏作品
隆重而幽默的开幕式
本次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教授担任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先生,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先生,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来文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先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先生,中国文联美术艺术活动中心大型活动部副主任杜松儒先生,原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陈有庆少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苏力先生,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美术馆馆长袁学军先生,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堆来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刘庆和先生,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叶细致先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陈金华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系主任姚舜熙先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王颖吉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丘挺先生,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方政和先生,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孙震生先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学院教授黄华三先生,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先生,今日美术馆著名理论家杨建国先生等。
开幕式当天
范迪安院长签名
徐里书记签名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首先发表致辞,他认为该展览的举办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这可以作为访问学者研究、创作成果的展示推广。
第二,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和厦门大学两校之间学术合作与交流的一个新成果。今天邬大光副校长还专程来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高度重视艺术教师队伍的培养及艺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本次方广智老师访学和成果的展示,对于加强两校之间今后在艺术和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第三,方广智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理想、修养而且有性情的艺术家。他在艺术上所投注的认真程度,特别是在中国画山水画上的探索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但同时也对艺术创新提出了挑战。因此就需要新一代的艺术家尊重传统、敬畏传统,又能够有新的艺术追求方向。他特别注重写生,也特别注重写生和创作的结合,这就构成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动性。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先生作为方广智老师的老朋友,也表达了他对该展览的真实感受。他提到由导师亲自主持学生的展览开幕式,实属难得。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里的创新是非常难的,但是方广智老师能够挑战自我,在城市山水的表现中充满了乡愁,充满了对家乡的情怀。画中可以感受到浓烈的地域文化和闽南地区典型的生活状态。
由建筑里面的具象、微观到外面的宏观,这种天人合一的感受,实际上更为贴近生活当中的一种状态,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在作品当中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更加独特的是,在传承和表现中国城市山水这一具有高难度的形式过程中,如何创新、创造?对于一个年轻画家来说是一种挑战。
一个艺术家在研究和追求艺术方向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好地传承下去,而且在艺术创新上也要敢于突破,同时不能脱离生活,要把这个时代精神与情感融入到画面当中。方广智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应该说都做得很到位,在城市山水画当中有许多的突破。所以展览的作品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当下的,很值得大家去研究、探讨。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先生致辞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先生在致辞中总结了举办本次展览的三层含义:第一,在学术上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第二,一个老师能给学生做展览主持人,院长能够亲自参加一个访问学者的展览,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或者说中国大学创造精神的一部分。
第三,在看过范迪安院长的展览前言“信笔游之”之后展开的思考——“信笔游之,广智方开”;“信笔游之,广智洞开”;“信笔游之,广智大开”。
厦大副校长邬大光先生致辞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苏力先生首先感谢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为厦门大学培养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其次感谢了姚鸣京导师的大力支持和今天到来的所有嘉宾。最后感谢了方广智老师的家人,并希望厦门大学有更多的老师走出去,学习交流。
厦大艺术学院院长苏力先生致辞
“刚认识广智的时候觉得他就是一个学者,很文雅。他以自己的眼睛、自己艺术的眼光以及自己的心灵来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天地万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教授在致辞中这样评价方广智老师。
他表示通过方广智老师的山水作品和绘画语言,可以了解到他在研究什么,他在追求什么,他的艺术理想是什么。今天这个展览同时也证明了方广智老师的智慧和刻苦的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 姚鸣京教授主持并致辞
最后,由本次展览的作者、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方广智老师进行发言,他首先对范迪安院长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深切的感谢之情,并表示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流着中央美术学院的血液,厦门大学的艺术教育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各个院校融合产生的结果。
他认为艺术可以打通空间的距离,跨越南方与北方;艺术也可以打破时间的概念,穿越古代与现代。这是艺术家想要追求的精神自由,同时也是范迪安院长提出的“信笔游之”的深刻内涵。方广智老师还感谢了所有嘉宾对他作出的极高的评价,他会一直秉持对艺术真情,对他人真诚,对自己真实。
最后,他衷心地感谢导师姚鸣京教授对自己的艺术方向做出的明确指导与帮助,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相关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
厦门大学副教授方广智先生致谢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徐里,范迪安,刘庆和,田黎明)
范迪安院长参观作品
殷双喜教授参观作品
原教育部杨贵仁司长参观作品
范迪安院长与方文达,方广智父子合影
严肃而精彩的研讨会
开幕式结束后,多位嘉宾就方广智老师的展览“信笔游之”展开了一场精彩而深入的学术研讨。范迪安院长为学术主持,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于洋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徐里书记,邬大光副校长,王来文书记,田黎明院长,苏力院长,刘庆和副院长,姚鸣京副院长,姚舜熙主任,丘挺教授,黄华三教授,叶细致副局长,闫新生教授,方正禾先生,方文达先生等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议。
研讨会现场气氛活跃,会中围绕方广智老师的闽南主题和鼓浪屿主题创作,讨论了该展览所表现出的独有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多位学者和教授从学院教育(包括现代中国画学院教育里对于高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方面)再到方广智老师个人的艺术方面发表了自己的高论。中央美术学院为访问学者做个展,开创了教育成果展示的先河。研讨内容简要如下:
展览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于洋教授主持,范迪安院长为学术主持
研讨会现场——福建省文联王来文副主席发言
1、田黎明:广智老师是当代学者型的老师和艺术家。他完完全全是当代的,他把中国的山水画以建筑为母体进行了形式上的探索,在笔墨上重新进行了整合,并把这种形式的探索和对乡愁的情景融合在一起,让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走向了现代,所以这两者构成了广智老师在学术上的新成果,也是大家非常认同的探索的气象,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研讨会现场——田黎明院长发言
2、姚鸣京:广智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琢磨出来的笔墨跟古人呼应,并寻找艺术的规律,探索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通过不断的对景写生、对景搬移、对景创作,使他的画面更加丰富、耐看、更有当代山水的诗意及境界,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研讨会现场——姚鸣京副院长发言
3、刘庆和:广智的创作是来自于传统又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自己认为的外部世界,他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把自己真正的情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点可能是作为一位有活力的艺术家最宝贵的地方。
研讨会现场——刘庆和副院长发言
4、黄华三:方广智老师的作品是我比较喜欢的,他借鉴了很多西画表现的要素,且已经运用得很完美了。但确实西画很多表现的要素、方法和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但是我想如果能够锁定在一种表现的主题上,经过若干年的锤炼,相信方老师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表现闽南建筑特色的笔墨语言。且方老师那么年轻,未来是特别值得期待的。
5、徐里:广智画鼓浪屿,虽然用的是西式的东西,审美却是中国的。虽然在造型手段上,以面造形,以色彩为主,跟中国传统绘画用线、用笔和用墨不太一样。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审美品味、中国画的元素、要素在他的画面当中还是体现出来了。广智在中西文化当中的碰撞,互相吸收、交融方面还是有较深的思考和研究,做出了他自己独特的一些贡献。
6、姚舜熙:广智的画,他对文化表达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表达,不能简单归类为中国的文化表达。他的视野带有很强的南洋意味,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述当代存留下来的遗迹,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在入境方面,广智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他画中一些树木的塑造是传统石树法中没有的,比如他画里的鱼尾棕、象牙红都很有特点。这可能提示了艺术家需要面向生活,在面向生活的状态下提升自己,把自己跟当下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自己对未来的展望。我看到这些画很高兴,,让我回想起童年的状态,或者青年时在厦门读书的状态。
7、丘挺:看广智的画有一个很深的认同感,他每张画都挺清新的,这种清新带着有点吃力的质朴,其实他画的并不是很轻松,但这种不轻松里蕴含着一种生生的状态,生生的状态又形成了一种意象,会让人看了以后很喜欢,特别是有一些大画,让我看到了这种意向性的东西,挺丰富的一种想象状态,而且运用得比较浪漫、自由,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8、范迪安:“信笔游之”,“游”字对广智来说还是蛮贴切的,第一层的含意是“游走”。这是一种精神的悠游,一种自在的、放松的游,由此落入他画面的东西就比较丰富、生动甚至有趣,这是当代画家自我意识的体现,并形成了他作品舒展的情境,颇有移步换景、时空交错的意味。“游”的第二层含意是“游学”。他从厦门来到北京,也包括早期一路下来吸收洪惠镇先生等多方面的营养。此外他有一种很好的素质,就是注重整个美术的变化,尤其关注中国画坛的许多变革。使他在笔墨语言上立足当代,兼及南北。“游”第三层含意是“游艺”。
中国古代把游艺看得很重要,指的是“艺”要通过“游”达到更自在的境界。广智在这方面是渐入佳境的,在表现上不断放松,笔墨语言也更好地融合起来,尤其在都市和乡村的融通这个主题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展览研讨会现场——方广智先生认真听教
温馨而丰富的展厅效果
范迪安院长亲自策划,为了使展厅和作品风格更加的协调,对展厅进行了简单而有效的二度改造。把展厅的入口大门改造成类似鼓浪屿老别墅的三个弧形拱门,并把展厅的部分柱墙变成灰红色,和作品的闽南红色相协调。
展览还摆设十来件闽南古建筑的文物雕件,穿插在展厅镂空的展墙上,作为展厅的多样化立体呈现,与绘画作品相得益彰,共同展示闽南人文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本次展厅入口改造成了三个闽南式拱门,与作者的代表作品相呼应
展览现场
鸣谢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
厦门大学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
河北东方同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一品静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中央数字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雅昌艺术网,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网,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澳门日报,艺术中国,99艺术网,艺讯网,库艺术,艺术客,网易,在艺,张雄艺术网,艺术商业,东方艺术,空艺术,搜狐文化,雅昌艺术网福建站,5A画廊,壹号ARTS,福建省青年画院,福建美术在线,张仃美术馆,福建源古历史博物馆
作者简介
方广智
方广智,1978年生于福建云霄,号梦三斋主、梦旭斋主。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随父方文达研习书法。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洪惠镇教授,并留校任教至今。201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作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导师姚鸣京教授。
现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画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书画与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
对山水画当代语言颇有研究,近15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山水画作品,取得了一定的艺术创作成果。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和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奖。
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于《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美术》、《中国美术》、《国画家》、《艺术沙龙》、《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中国文化报》、《美术报》、《山东电视台—时代美术栏目》
《岁月如梦》——中国美术馆收藏
《祥云》——中国现代工笔画院收藏
《岁月悄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光阴如梦》——福建省文联收藏
《古宅童趣》——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委会收藏
《春风劲吹》——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委会收藏
《书法对联》——北京今日美术馆收藏
《满壁•一簾 对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组委会收藏
《满庭霞色象牙红》——马尔他大学收藏
《春江花月夜》系列作品六幅——美国长老会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西肯塔基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