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一书画艺术品空间 WWW.SHUHUA91.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玩天地
壶艺泰斗——顾景舟
0
发布时间:2017-05-22

 

t010849e1cc8d939f55.jpg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t01a4ef59d0f9034439.jpg

成交记录.

顾景舟提璧组壶拍卖 成交价1782.5万

顾景舟大提壁壶拍卖 成交价1288万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拍卖 成交价1232万

顾景舟紫砂云肩如意三头茶具拍卖 成交价1023.5万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拍卖 成交价2875万

t01a5ca41f8c8d9c668.jpg

t01a86e5c82605201f2.jpg

社会评价

顾老紫砂艺术的高深造诣

顾先生少年即立志于紫砂陶艺创作,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数十年来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加上精练制壶技艺,蕴酿出其紫砂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而顾景舟对于紫砂陶传器鉴赏亦有高深独到的造诣。

顾老的紫砂作品的风格

顾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年轻时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随着其与书画界的交往,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他还与名画家韩美林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制壶,为砂壶的发展注入现代美学概念。开创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他的代表作有:汉云、雪华、鹧鸪、提壁、上新桥、凤嘴壶、僧帽、仿鼓、石瓢、牛盖莲子等,其中牛盖莲子、鹧鸪壶获国家金质奖,僧帽、井栏壶获国家银质奖,并有许多佳作被国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

僧帽壶是紫砂壶历史上最流行的一种造型,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该壶式成为了当时的最流行。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紫砂壶艺人对该种壶式情有独钟。上图所示紫砂壶是顾景舟大师仿造古人僧帽壶制作而成的,其造型十分独特,比例也非常匀称,壶盖形似僧帽,故名曰僧帽壶。壶底刻有"景舟制"的方印。

艺术境界

顾景舟认为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时大彬,清代陈鸣远,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陈曼生承前启后,"曼生壶"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现在流行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僧帽壶器型的历史

僧帽壶的器型在宋元时期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瓷器中已有出现,明洪武、永乐年间也曾烧造过青花以及釉里红僧帽壶瓷器。紫砂僧帽茶壶始做于明代金沙寺,后经时大彬等人传承。但到了清代相继失传,这就是我们很难见到一把清代像样的僧帽壶的原因。由于僧帽壶的壶身为等边等面折腰六方形,所以在泥片的对角连接工艺过程中需要扎实深厚的陶艺基本功和渊博的文化内涵。顾景舟制作的僧帽壶把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壶原藏于江苏省南京市一藏家手里,现藏于北京古玩城恒生堂。

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

顾景舟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其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因此他的作品价格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拍卖价已为65万元人民币。现每把壶时价均超过100万元。

顾景舟深厚的文化修养

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最重要的门槛,也是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区别之一。顾景舟重视这个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他甚至还阅读、钻研过与硅盐有关的书籍,从化学成份方面和化学分子式。在制壶实践中,他对选矿、原料制备、技艺加工,烧成等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初收第一个徒弟徐汉棠起,在几十年间,顾景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以自己的工作经验要求跟他学艺的年轻人在基本功上锤炼,做到扎实、深入、不浮华,从选泥锤泥开始,一个个环节,苦练过硬本领。从严要求的结果,就是顾景舟的弟子各个都有相当出色的成就,如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丽媛,中国陶艺大师李昌鸿、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沈蘧华、潘持平、张红华等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