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一书画艺术品空间 WWW.SHUHUA91.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军旅名家】马东生书法篆刻艺术
0
发布时间:2021-03-07

微信图片_20210307082950.jpg

作者简介               

馬東生,字石緣,別署四駿堂主。一九五四年十月生於遼寧遼陽,祖籍河北青縣。畢業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創作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少時習書,從楷入手,兼攻漢隸,旁及甲骨、籀篆等。篆刻宗古璽秦漢印。

書法作品勒石於四川江油太白碑林、河南黃河碑林。作品輯入《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覽作品集》《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作品集》《全國篆刻藝術展覽作品集》《全國第三屆刻字藝術展覽作品集》《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篆刻作品集》《中國印》等。

作品獲獎

全軍書法篆刻大賽 二等獎

全國篆刻藝術展 銅獎

第十一屆亞運會書畫扇子藝術大獎賽 三等獎

中華當代文化精粹博覽 三等獎

作品參展

全國首屆現代篆刻藝術展

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

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

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三屆刻字藝術展

西泠印社第四屆篆刻評展

全國印社篆刻藝術作品邀請展

全軍書法篆刻觀摩展

全軍書法篆刻獲獎作品展

全軍第三屆書法篆刻展

全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

全軍第五屆書法篆刻展

慶祝五臺山申遺成功——中國千名書家寫經書法大展

第二屆中國榜書大展

紀念聶榮臻元帥百年誕辰書畫展

辭條入編

《中國印學年鑒》《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美術家書法家漢英辭典》《中國歷代書法家大辭典》《當代篆刻家大辭典》

出版著作

《馬東生印集》(一九九五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中國篆刻百家·馬東生卷》(二〇〇一年)

《馬東生印集》(二〇一六年,華藝出版社出版)


作品欣赏

1.jpg

                                                                ▲ 石窟造像

邊款:余曾多次遊覽洛陽龍門石窟,那氣勢宏偉、雕琢精美的佛造像實為壯觀,憶刻其意。丁亥年雪月,馬東生刊石並記於北京。

2.jpg

                                                                     ▲ 聽法菩薩群像

                                                      邊款:丁亥年仲春,京城天高氣爽,余沐手靜坐案頭,精心安排,刻聽法菩薩群像。馬東生謹記,時年五十有三。

3.jpg

                                                                     ▲ 佛

                                  2.9cm×2.9cm 壽山石

                                 邊款:歲次甲午年仲春,北京,馬東生沐手敬造佛像一區。

4.jpg

                                                              ▲ 佛

                                           邊款:佛。癸巳年春節。東生沐手敬造。

5.jpg

                                                                ▲ 佛

                   邊款:青銅鏡有此圖案,造形精美,取其意,刻之。甲午,東生刊於北京。

                                                       ▲ 佛

                 邊款:己丑年春,沐手敬造佛像一尊。四駿堂主馬東生。

6.jpg

7,.jpg

                                      ▲ 佛

                           邊款:佛。乙末仲春,天高氣爽,余沐手更衣,靜坐刻佛一尊。馬氏,東生刊於北京四駿堂。

8.jpg

8,.jpg

                                        ▲ 佛

                            邊款:佛。乙亥年仲春,余沐手靜坐,刻佛一尊。馬東生於北京四駿堂。

微信图片_20210306092423.jpg

                                             ▲ 印從書出

             邊款: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盦)數十餘人,流風餘韻,被于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仁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盦諸先生像,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摘自西泠印社記語。丙戌年仲夏日,馬東生製於北京。二行趙後奪悲盦。

微信图片_20210306092433.jpg

                                                 ▲ 秉仁之璽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140.jpg

                                                     ▲ 馬東生章

                                   邊款:馬東生章。辛卯之春。

微信图片_20210307092129.jpg

                                       ▲ 逆阪齋主

                           邊款:逆阪齋主。洪彪方家正刀,東生刊於北京四駿堂南窗。

微信图片_20210306092715.jpg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159.jpg

                                         ▲ 萬里起秋色

                   邊款:朔雲橫高天,萬里起秋色。壬辰年春,馬東生製。

o.jpg

                                          ▲ 得十良馬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204.jpg

                                                ▲ 平安相伴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210.jpg

                                       ▲ 野渡無人舟自橫

                        邊款:野渡無人舟自橫。壬午年仲夏,東生於北京。

微信图片_20210307091557.jpg

                                         ▲ 賡博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215.jpg

                                          ▲ 四駿堂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843.jpg

                                   ▲ 雙人飛天

                      邊款:飛天。癸巳年,馬東生製。

微信图片_20210306093932.jpg

                                                   ▲ 飛天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122.jpg

                                          ▲ 飛天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12.jpg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18.jpg

                                         ▲ 飛天

微信图片_20210307091038.jpg

                                              ▲ 飛天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25.jpg

                                           ▲ 鼠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42.jpg

                                                    ▲ 牛

邊款:牛。黃牛、水牛、犛牛以及種間雜種的統稱。哺乳綱,牛科,體強大,一般有角,四趾,第三、四趾特別發達,趾端為蹄,上顎無門齒,胃分四室,草食反芻,用於十二生肖記年。東生。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49.jpg

                                              ▲ 虎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259.jpg

微信图片_20210307090659.jpg

                                     ▲ 兔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17.jpg

                                      ▲ 龍

                                  邊款:龍。辛卯年冬,東生刊於北京。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27.jpg

                                           ▲ 蛇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33.jpg

                                   ▲ 馬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40.jpg

                                      ▲ 羊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45.jpg

                                     ▲ 猴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352.jpg

                                        ▲ 雞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01.jpg

                                            ▲ 狗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07.jpg

                                        ▲ 豬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15.jpg

                                        ▲ 靜悟能為七言聯

                                  234cm×27cm 篆書對聯

                                  靜悟古今無趣事;能為天地有情人。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24.jpg

                                                   ▲ 清詩嘉酒五言聯

                                                138cm×34cm 篆書對聯

                                                清詩宗韓柳;嘉酒集歐梅。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35.jpg

                                           ▲ 辭家報國七言聯

                                          234cm×27cm 隸書對聯

                                         辭家壯士憑孤劍;報國先聲震兩何。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41.jp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36cm×68cm 篆書橫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釋文略)。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47.jpg

                                             ▲ 甲骨文概述

                                       70cm×35cm 甲骨文扇面

甲骨文自公元一八九九年出土至今,已百餘年。百餘年來,出土甲骨卜辭十六萬枚之巨。所用單字五千餘,目前,考釋出一千餘字,甲骨文為漢字鼻祖。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52.jpg

                                      ▲ 《管子·權修》

                             66cm×33cm 篆書扇面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458.jpg

                                         ▲ 邊馬雄劍五言聯

                                     138cm×34cm 隸書對聯

                                     邊馬櫪上驚;雄劍匣中鳴。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04.jpg

                                      ▲ 老子《道德經·虛心》

                                       70cm×70cm 篆書圓光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怳唯忽。忽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衆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09.jpg

                                     ▲ 老子《道德經·無用》

                                     70cm×70cm 篆書圓光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16.jpg

                                             ▲ 修身從政七言聯

                                              133cm×33cm 篆書對聯

修身尊曾子三省;從政秉周官六廉。楹聯凝聚著漢字的優異特徵。他汲取詩經的對偶規範,諸子百家的淵博學說,辭賦的修辭文彩,駢文的對仗聲律,唐詩的風範格韻,民間的桃符形式,以及造型藝術,熔合於一體,集情意韻形之美,收雅俗共賞之效。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22.jpg

                                    ▲ 讀書搜句五言聯

                                  133cm×33cm 隸書對聯

                                   讀書貧裏樂;搜句靜中忙。


名家评说

                                              鍥而不舍鏤金石

                                              ——寫在《馬東生印集》付梓之際

                                             文 / 劉洪彪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29.jpg

                                                ▲與劉洪彪、蘇東昌、張海、徐劍在一起(右起)

      手頭擁有各種材質和規格的刀子;隔一段時間就把刀子打磨得光亮鋒利;總在琢磨著如何佈局、從哪下刀;常常關門閉戶獨自一人、咬牙屏氣地切削敲鑿……這就是馬東生大半輩子的執著嗜好和生活常態。我這麼說似乎怪瘮人的,讀者看官千萬別誤會。馬東生是一位專業篆刻家,上面的描述是他在家裏、在單位多數時間的真實寫照。

      馬東生的第三部印集即將出版,他讓我寫點什麼置於卷首。這件事我頗有些犯難,一則我既不是位高言重的人物,二則我又不是篆刻印章的專家,若就篆刻本體說三道四,恐難切中要害,別人也不信。故而久久未敢謀篇動筆。話又說回來,我和馬東生之間有太多的共同點,讓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做這件事。我們是同齡人,都屬馬,今年整整六十歲;我們是同年兵,都是一九七四年從軍,在伍整整四十年;我們都在洛陽軍營服役近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先後調至北京;我們都是電影放映員出身,寫寫畫畫是我們走上藝途的初步;我們到北京後都供職于二炮軍人俱樂部,做的是文化工作,好的是書法篆刻;我們是長達八年的鄰居,在那個筒子樓裏,兩家隔著一堵牆,都在走廊做飯,共用一個衛生間;我們先後進入文藝創作室,幾十年的業餘愛好終於成為我們的專業,我專修書法,他主攻篆刻;我們在文藝創作室共事十二年,一同參加過軍內外諸多藝術活動……

       馬東生為自己取了個齋號,叫作“四駿堂”。所謂四駿,他和女兒姓馬,他和夫人屬馬,兩個姓馬,兩個屬馬,一家三口,四駿同行。把齋號與家人聯繫在一起,可見他高度重視家庭,格外疼愛妻女。將藝術追求與家庭幸福融為一體、混為一談、相提並論,我想在和平年代裏,這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好父親應有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責任心吧。馬東生在創作室,長時間兼管著內勤工作。創作室有三種人,作家、畫家、書法家,都不坐班。但作為軍隊機關的一個建制單位,照樣有繁雜瑣碎的事務需要有人去應酬和處理。於是,馬東生就代表創作室出現在各個會場,填寫各種表格,整理各類文件,橫向縱向地聯絡,不厭其煩地溝通。作為一名專業創作員,他的許多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為他人做嫁衣的奔波勞碌中。即便如此,馬東生並沒有荒疏了專業。他的案頭始終擺放著章料、刻刀、印泥、毛筆和各類工具書。稍有空閒,他就能迅速地把心收回來,專注於讀書、思考、謀篇、治印。他勤奮地刀耕筆作後的收成令人欽佩。一九九五年,《馬東生印集》出版;二〇〇一年,《中國篆刻百家·馬東生卷》出版;二〇〇一年,他參與主編《民國官印集存》;從二〇〇二年農曆馬年開始,他逐年創作一組肖形印,配以創作手記,發表于諸報刊,傳播傳統文化,普及民俗知識,至今已將十二生肖全部刻治完畢;他的作品無數次在國際、國內高規格展覽中入選,並二十餘次獲獎;他積極參加軍內外一系列公益活動……和我一樣,出生於五〇後的馬東生並沒有多高學歷,大專文憑是後來參加函授獲得的,書法篆刻亦非科班出身,能夠一以貫之、矢志不渝地堅持行走在藝術長路上,並進入到篆刻藝術的“深宅大院”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誠然,馬東生數十年孜孜以求雖取得了不俗成果,但並沒有做什麼讓自己聲名大噪的驚人舉動,在書壇印界似乎也只是大隊人馬中奮力前行的一員。不過,我對他始終抱有欽佩之心,時常生發感慨之歎。人生在世,能一直做著自己樂意做的事情,那真是大幸大福!馬東生將書法篆刻藝術視為精神家園,將毛筆、宣紙、刻刀、章石看作烹飪精神食糧的器具。他年年月月、時時刻刻地經營著,廝弄著,如同信仰般虔誠。無疑,他的意志是堅定的,精神是飽滿的,內心是充實的。

       他在治印過程中積學,寫下數十萬字的印學理論文章、創作體會和教學講義;在治印中交友,上至國家領導,下至部隊官兵,很多人都擁有他的印作。在治印中養心,于千削萬刻、精雕細琢中獲得從容和安寧;在治印中健身,憑藉創作的快感和成功的欣慰,始終保持著有益於身心的樂觀和滿足。他以數十年之心力,治印萬余方,努力地去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和轉化。這讓我想起荀子《勸學》的一段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一段話,恰似馬東生求學之路的思想動力和行動指南。馬東生持之以恆,四駿堂鍥而不舍,那是因為他的心裏總有“風雨興”“蛟龍生”“至千里”“成江海”的夢想。作為同路人,我願意陪伴他跋高涉遠,衷心祝福他夢想成真!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於京北逆阪齋  

艺事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35.jpg

                                                       ▲與恩師徐柏濤先生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41.jpg

                                                        ▲在治印中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306094547.jpg

                               ▲與王春新、劉洪彪、張榮慶、賈起家、丁振來在一起(左起)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