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一书画艺术品空间 WWW.SHUHUA91.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草圣”怀素
0
发布时间:2022-08-11

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侄子。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进入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制作了一块漆盘。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

乾元二年(759年),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著名的《草书歌行》。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他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求师访友,经衡阳、客潭州。

唐宝应元年(763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

唐大历元年(766年),怀素写《秋兴八首》。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发育成熟,而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时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此行目的并没有达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张谓奉诏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怀素随同张谓一同进京。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也鉴赏到《曹娥碑》。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

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遂担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游山水。当时,恰逢贬来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怀素便与之同伴入京。入京后拜会张旭的弟子邬彤,并引以为师。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离别之时,邬彤又将作字之法,一个“悟”字教给怀素。

唐大历六年(771年),怀素母病甚重,遂于腊月初回乡探视,以侍汤药。怀素觐亲以后,即重返京师。

唐大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怀素返回故乡,绕道东都洛阳南下,拜会颜真卿。颜真卿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并告诉怀素,他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颜真卿并为怀素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歌序首句赞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颜真卿与怀素的这次相遇,则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千古美谈。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八月六日,创作《自叙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在《自叙帖》中,怀素对给予自己艺术有所教益的几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大历十三年(778年),42岁的怀素在佛经中有关雁荡山美妙记述的怂恿下,一心神往雁荡山,于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其中装有“秋毫茧纸”,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这年秋天,他云游至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尽情观赏了雁荡奇峰怪石巨嶂飞瀑,感到十分惬意。当仰慕怀素大名的精舍住持向他索书留念时,他欣然以擅长的细草书法抄写了这部小乘经典《四十二章经》。

唐贞元三年(787年),与“茶圣”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亲自为怀素写下了《僧怀素传》,是中国书法史上研究怀素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唐贞元十五(799年),60岁后的怀素又回到了零陵,创作了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小草”的《小草千字文》纸本名作,这也是怀素晚年唯一存世的小草作品真迹,对后世影响巨大。 

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患风痹病,圆寂。

1.jpg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四字。原迹如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最初的六行,据说是由此帖收藏者苏舜钦(宋)所补写,与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确有天壤之别,这在打开全卷俯瞰时,更加让人一目了然。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一气贯之。

2.jpg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又名为《千金帖》纸本。经帖装旧裱。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共9页42行(为周兴嗣原文前段),现存530字,帖中藏印数枚,是非常珍贵的唐代小草法帖真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现为著名学者黄锦祥所藏。此帖字字独立少有连绵,笔画充满弹性和质感,笔锋万变法度严谨;通篇紧凑呼应一气呵成,是怀素晚年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得意作品,也是怀素唯一传世的小草真迹。

3.jpg


《苦笋帖》,唐“草圣”怀素所书,纵25.1厘米,横12厘米2行14字,即“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清吴其贞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苦笋帖》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藏于上海博物馆。

4.jpg

《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

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怀素的草书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而《论书帖》则与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草书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5.jpg

《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

《圣母帖》写于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圣母帖》为怀素晚年的通会之作,绚烂至极,复归平淡,沉着顿挫,尽脱火所,笔法圆融,应规入矩。

《圣母帖》既吸收了王献之的神采、张旭的肥笔,又兼容了汉代草隶之笔于一炉,是怀素的里程碑之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