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一书画艺术品空间 WWW.SHUHUA91.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蒋兆和
0
发布时间:2022-12-23

3.jpg

蒋兆和(1904—1986年4月15日),四川泸州人。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流民图》《曹操》《苏东坡》《文天祥》《李清照》《杜甫行吟图》等。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为第四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儿时在泸州随父读书习字学画。1920年,蒋兆和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至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1937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兆和在从教的50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被称为“徐蒋体系”。1986年,蒋兆和去世。


儿时生活

1904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没落秀才的家庭,初名万绥,祖籍为湖北麻城。1907年,因病抽风,幸免于难,改名兆和。1911年,随父读书、习字,学习中国画。攻《史记》《资治通鉴》,背诗词歌赋、习字绘画。对泸州画像人用炭精粉描摹作画,产生兴趣,也仿效之。 

上海生涯

1920年,来到上海。刚开始在上海岁月里,少年蒋兆和饱尝忍饥挨饿的滋味,有时甚至露宿街头,但凭着画炭像的本事,很快就在百货公司找到份装潢设计的工作。他大胆创新,把中国字也写成像洋文那样的美术字,制成广告牌陈列吸引顾客,效果显著。后来又进入新新百货进行专门的橱窗装帧设计,在广告设计、图案、装饰画里开始其艺术生涯的青春期。 

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  1928年,在徐悲鸿的引领下,蒋兆和从萌动开始走向成熟。 1929年,处女作油画《黄包车夫的家庭》展出,引发美术界关注,这幅表现高楼下贫民窟生活的画作标志着蒋兆和从“为艺术而艺术”转到“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变革,开启了蒋兆和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

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 [18]  1932年,淞沪抗战,成为青年爱国宣传队战士。画的抗日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的画像张贴在街头,被游行队伍高举,又印成画片,创造当时中国画片的纪录。  

创作流民图

1935年,来到北平(现北京),开始水墨人物画创作。在这期间蒋兆和徒步万里,在大屠杀后的南京、人间地狱的苏州、难民挣扎的上海,目睹了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悲惨灾难,从而产生了要把现实画下来的朴素想法,要把沦陷区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灾难和人民盼望胜利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

1939年,回到北平后,完成画作《流民图》的核心部分画稿。1941年秋,《流民图》腹稿孕育成熟。1942年5月,赴上海、南京等地收集素材,8月返回北平,作了第一次草图。1943年9月,完成《流民图》创作,该图在宽2米、长26米的长卷上,按真人比例出现百名伤亡苦难同胞,展示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

1943年10月29日,《流民图》几经周折首次在北平(现北京)太庙展出,展出必得通过日伪当局的审查,起初日方人员认为《流民图》之名太刺激舆论,勒令改名,但展出几小时后,仍被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勒令禁展。展后,《流民图》被阴谋的手段变相没收。

1944年,与萧琼结婚;同年,《流民图》首次发表于上海《杂志》1944年第8期,并在上海法租界展出,展后被变相没收。1946年,一度失业,曾为天主教堂作宗教画;同年,于北平举办蒋兆和、萧琼联合画展。1947年,于北平与徐悲鸿久别重逢;同年,应聘于北平艺专兼任教授,后转为专任教授。

1949年,徐悲鸿带着蒋兆和的《流民图》画册,赴欧洲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先后授素描、国画人物写生课;同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参加土改两月余,作《鸭绿江边》等作品。

1953年,出席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同年,作《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绣慰问袋》《屈原》《生活在幸福的土地上》,其中《生活年年好》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同年,为《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扬》(郭沫若著)作插图。195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同年,被聘为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1955年,作《学习好》等作品,并为首都儿童医院建成作《毛主席与少年儿童》(又名《听毛主席的话》),为《五河县》(吴敬梓著)等作插图,作《张仲景像》等历代医学家肖像多幅;同年,《少先队员的委托》《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小孩与鸽》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

1956年,参加赴朝慰问团,并为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画像数十幅;同年,作《杜甫》《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像》《司马迁像》《给爷爷读报》等;同年,发表《从国画展览会中所得到的启示》《新国画发展的一点浅见》两文。

1957年,当选为北京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美院支部委员,后又任主任委员;同年3月至5月,赴苏联出席“现代中国画展览会”,其作品《流民图》等受到高度评价,切戈达也夫在《创作》杂志上撰文,称蒋为“卓越的大师”,“在中国画未来的繁荣中,应占有光荣而重要的地位”,并与苏联画家茹可夫互相画像;同年,发表《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以白描作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主张融会贯通外来艺术,初步建立了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体系。 

1958年,参加赴福建前线慰问团。《蒋兆和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文怀沙编并作序。

1959年,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政协三届一次全委会议;同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画册《徐悲鸿》(“彩墨画”分册)作序。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确立了教学体系中中国画如何学习素描这一环节的原则和方法。病中作《曹操像》《杜甫像》《包身工》等。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病中作《迎春》《梅烛》等。1962年,创作《边防线上》(又名《海军战士》)《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等。

1966年,被批斗。1972年,作《曹雪芹像》。1976年,作《李时珍采药》。1977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扶病作《祖国的江河大地永远怀念你》。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政协五届一次全委会议;同年,《蒋兆和水墨人物画》(人民美术出 版社编)出版;同年,作《高峰任我攀》,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并作《朱德像》《太白沉思》《东坡行吟》《猫竹图》《喂鸡》《奈何如之》等,带病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1979年,恢复名誉。 

1981年,《流民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1982年,作《酒仙图》《龚自珍诗意》等。1983年,作《自画像》《渔翁》《竹菊鸽》等,发表《怀念悲鸿先生》一文。

1984年,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举行蒋兆和教授从事艺术活动60周年庆祝会;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蒋兆和画选》,沈鹏作序言。 

1986年,因病住院,好转后回家疗养。1986年4月15日,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在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2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