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波(1945-)-山东牟平人。 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壁画。198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学院美术馆及海内外艺术收藏家收藏。其代表作有:《阿细新歌》(1972年作)、《乌蒙山人》(1974年作)、《阿佤山人》(1980年作)、《永远欢乐的阿佤》(1984年作),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青海湖》、《鄂错湖》、《藏女小卓玛》等。其壁画代表作:《凝韵图》、《与日月齐光•和天地同辉》、《华夏精神》等。其艺术论文发表有:《时代民族与艺术个性》、《大师素描读记》、《人体艺术赏析》、《西方肖像艺术源流概略》、《再看印象派素描》等近五十篇。出版专著有:《油画肖像技法例》、《孙景波素描集》、《孙景波说速写》。主编画集有:《1979—1999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国素描经典画库》。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名校名师”。
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艺术启蒙
孙景波(作画署名:阿波),1945年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出生前,父因抗日参军离乡,六岁前与母亲相依为命。母少孤,十二岁到绣花厂做童工,嫁后务农,闲时以绣艺传于乡邻。孙景波四五岁能针线,喜描画,信得母亲心性习染之故。
1950年冬,孙景波随母寻父到黑龙江省通河县读小学。以图画爱好,深得体美老师腾云峰、胡宝义先生赏识,油然萌生画画兴趣。1957年后,孙景波随父母工作调动,先后在吉林市四中、武汉市武钢工人子弟中学(美术老师黄乐生)、南京市二十三中(美术老师钟伯元、郑志毅),都受到过启蒙老师们的鼓励,确定了学画的志向。
1960年,孙景波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得到校长丁井文,教师孙滋溪、赵昔、李华、赵友萍、王德娟、卢沉、卫祖荫以及辅导员张京生等许多先生的开导,初具绘画基础。
结识名家
1964年,孙景波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并留做辅导员。当年9 月,云南美术家协会到附中商调支边之需,孙景波与张铁兵一往云南十四年。其间遭遇“文革”,下放农村劳动七八年之久。云南边疆多民族,风俗朴真醇厚,自然风貌绮丽多彩。其间的生活感受令孙景波终生受益。期间,孙景波结识姚钟华、王晋元、张建中、丁绍光等名家。
1972年,孙景波的油画《阿细新歌》入选全国美展,因到北京加入“改画组”,得以结识名家靳尚谊、朱乃正、陈逸飞、陈衍宁、唐小禾。
1978年,孙景波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创作《阿佤山人》,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壁画系。
孙景波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1987年,赴巴黎美术学院进修期间举办个人画展。